1,注射胰島素的作用
注射胰島素可以更好的調節(jié)血糖,預防糖尿病引起的急慢性并發(fā)癥,是目前糖尿病治療最有效的方法副作用主要是體重增加,低血糖和過敏反應,但是都沒有大的問題注射方法都是皮下注射,通常在腹部,急性并發(fā)癥時可以滴注醫(yī)生的建議你母親現(xiàn)在的治療方案是正確的,沒有問題,不用擔心(一)低血糖反應: 多見于胰島素劑量過大,未按時進餐,肝、
腎功能不全,升血糖反應有缺陷的病人。 (二)皮下脂肪營養(yǎng)不良: 長期使用非純化胰島素,或長期在一個部位注射時可出現(xiàn)。 (三)胰島素過敏: 見于動物胰島素與非純化胰島素,分為局部與全身過敏。局部過敏僅為注射部位及周圍出現(xiàn)斑丘疹瘙癢。全身過敏可引起尋麻疹,
過敏性紫癜,極少數(shù)嚴重者可出現(xiàn)
過敏性休克。過敏反應可見于初始使用,或使用 1 個月后,以及停用一段時間后又開始使用者。 (四)
高胰島素血癥: 尤以 2 型肥胖者常見,而且胰島素用量偏大者。 (五)胰島素抗藥性: 在無酮癥酸中毒的情況下,每日胰島素用量 >200 μ,持續(xù) 48 小時者可以確診為胰島素抗藥性。 (六)胰島素水腫: 糖尿病未控制前,體內有失水、失鈉、細胞外液減少,一旦接受胰島素治療,血糖控制后 4-6 日內,體內水鈉潴留,出現(xiàn)顏面與四肢水腫,一般數(shù)日內可自行吸收。 (七)屈光不正: 胰島素治療后血糖迅速下降,引起眼晶體、玻璃體滲透壓改變,晶體內水份外溢而視物模糊,屈光率下降,一般 2~4 周自愈。 (八)體重增加: 尤以老年 i2 型糖尿病人多見。在注射胰島素后引起腹部肥胖,為高胰島素血癥的表現(xiàn),可改用純化胰島素或加服口服降糖藥,以減少胰島素用量。 不同種類的胰島素各有其特點。但在使用胰島素時仍有以下事項須注意。 (1)只有正規(guī)胰島素可以靜脈注射或在溶液中靜脈滴注,其余各類胰島素僅能從皮下或肌肉注射,不能靜注或靜滴。 (2)正規(guī)胰島素近年已制成中性,ph=7.2~7.4,可與任何其他胰島素混合使用,以便調整其作用時間,靈活使用。 (3)胰島素制劑于高溫環(huán)境下易于分解失效,故須保存在10℃以下冷藏器內。 (4)近年生產的高純度胰島素,其反應較少,作用較強,使用時劑量宜稍減。另外,高純度胰島素制劑中不含胰島素原、胰升糖素、胰多肽、舒血管腸肽及生長抑素等激素及其他蛋白質,故使注射處皮下脂肪萎縮、胰島素注射后皮膚過敏反應與
胰島素抵抗性的機會明顯減少。 (5)魚精蛋白鋅胰島素中往往含有較多魚精蛋白,應與正規(guī)胰島素混合后使其成為長效,故抽取時必須先吸正規(guī)胰島素,后吸魚精蛋白鋅胰島素。
2,胰島素的作用是什么
胰島素的主要作用就是控制血糖,起到一個降血糖的作用。它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正好相反。胰島素是現(xiàn)階段控制血糖的最佳武器,適用于各種原因所致的高血糖,其療效也是任何口服降糖藥所不及的,這點無須置疑.但是現(xiàn)在有一種叫“禾仙菇”的菌類中藥非常神奇,對治療糖尿病非常有效。它能控制血糖、改善胰島素抵抗、治療糖尿病足和糖尿病并發(fā)癥。它負作用小,適合患者長期使用。下面我們來介紹胰島素的相關內容。 糖尿病專家賈春寶博士指出在我國臨床上常用胰島素制劑按起效的時間長短分為如下幾種: 1、超短效胰島素: 2、短效胰島素:有豬和人胰島素兩種。 3、中效胰島素:中效胰島素可以和短效胰島素混合注射,亦可以單獨使用。中效胰島素每日注射一次或兩次,應根據(jù)病情決定。皮下或肌肉注射,但不可靜脈點滴。中效胰島素是混懸液,抽取前應搖勻。 4、長效胰島素:包括魚精蛋白鋅胰島素.長效胰島素一般不單用,常與短效胰島素合用,不可作靜脈點滴。 5、預混胰島素:是將短效與中效胰島素按不同比例(30/70/、50/50、70/30)預先混合的胰島素制劑,選擇30/70或50/50、70/30是根據(jù)病人早餐后及午餐后血糖水平來決定早餐前一次劑量皮下注射;根據(jù)病人晚餐后及次日凌晨血糖水平來決定晚餐前皮下注射劑量。 但是在使用胰島素治療時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內容。 1、胰島素治療方案不合理 胰島素的治療方案是因人而異的。應根據(jù)每個患者的具體病情制訂個體化精細化的治療方案。目前臨床上一般根據(jù)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水平以及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等,來選擇適當?shù)囊葝u素治療方案。 合理的胰島素治療方案應盡可能模仿生理胰島素分泌模式。人類24小時生理性胰島素的分泌可分為基礎胰島素分泌和餐時胰島素分泌兩部分?;A胰島素分泌率較低,可持續(xù)24小時,主要是維持正常的空腹血糖;餐時胰島素分泌由進餐誘發(fā),分泌率高,持續(xù)時間短,主要是控制餐后血糖的升高。 由于大多數(shù)人每日進食3次,有3次餐時胰島素分泌,所以一種比較理想的胰島素治療模式是3次餐時胰島素+1次基礎胰島素,即每日3餐前各注射1次餐前胰島素+每天注射1次基礎胰島素。 對于一些血糖波動較大的患者,在經(jīng)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試用胰島素泵,能較好地解決一天24小時內的血糖波動。 2、對胰島素存在抗藥性 這里面分兩種情況:一種是由于所用胰島素純度較低或具有一定的抗原性,例如動物胰島素導致體內產生胰島素抗體,使胰島素效果降糖。此時,可換用純度高且無抗原性的人胰島素。另一種情況是機體存在胰島素抵抗,此時可加用雙胍類或噻唑烷二酮類胰島素增敏劑,以增強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 3、胰島素使用劑量不對 胰島素劑量不足或劑量過大均可導致血糖升高,后一種情況即我們常說的“蘇木杰現(xiàn)象”,就是由于胰島素用量過大,導致低血糖后反跳成高血糖。此時,胰島素越加量,血糖反而越高。 4、沒配合飲食和運動 有些患者認為,用上胰島素以后就可以隨便吃喝了。事實上,無論采取什么樣的治療手段,都要配合飲食控制和運動鍛煉,否則,再好的藥物也是枉然。采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不但要控制飲食,而且要強調進食定量定時。定量是指每餐的量要相對固定;定時指每天注射胰島素的時間和進餐時間應相對固定。注射胰島素的患者若進食不及時,有可能發(fā)生嚴重的低血糖;若進食太早,則有可能發(fā)生高血糖,這對血糖控制都是不利的。 5、 高血糖的毒性作用 長期高血糖對胰島B細胞的分泌具有很強的抑制作用,即我們常說的高糖毒性作用。如屬于這種情況,則可大膽增加胰島素用量,一旦糖毒性作用解除后,患者自身胰島功能可迅速改善,此時須及時減少胰島素用量,以防出現(xiàn)低血糖。 除了胰島素治療糖尿病以外,還有一種叫“禾仙菇”的菌藥效果非常神奇,治療糖尿病非常有效。能控制血糖、改善胰島素抵抗、治療糖尿病足和糖尿病并發(fā)癥。它負作用小,適合患者長期使用胰島素能夠促進葡萄糖進入肝臟、肌肉等組織轉化為肝糖原、肌糖原,并促進葡萄糖氧化分解提供能量,同時抑制氨基酸和脂肪轉化為葡萄糖。總之,其作用是降低體內血糖濃度。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則與其相反。另外,胰島素還與胰高血糖素起拮抗作用,胰島素的升高能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的升高則能促進胰島素的分泌。 胰島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跟胰高島素的作用相反.